春节
闽南岁次民俗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
【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除夕(每年农历最后一天)】
当天晚上家人一起围炉聚餐,饭后分压岁钱、守岁,并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开正(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
【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迎财神(开张)】
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闽南地区百姓过春节总称为“年兜正月”。“年兜”(除夕)讲究吃,“正月”讲究玩。除夕夜全家团圆,家家户户围炉吃团圆饭,连外出经商或做工的亲人也要赶回来过年。有的无法回家,也要在桌上摆上一副碗筷酒杯。在全家围炉吃好酒菜之外,还有人人吃长年菜的习俗,每人都要煮一棵有头有尾连根的菠菜,表示全家长年平安健康。
吃珠蚶也是闽南很有含义的风俗,用清水煮开九成熟的珠蚶是下酒的佳肴。吃完珠蚶,要把壳留下,筵席散后,将蚶壳洗干净,然后由家里长辈将蚶壳撒在床下,嘴里还要念着“蚶壳钱,明年大赚钱”。据传,这一习俗与古代用贝壳当货币有关。所以,当地百姓把蚶壳也叫蚶壳钱。
除夕夜,平民百姓家还要在厅堂放一钵头白米饭,上面插一朵红春花,叫春饭、过年饭。因为闽南话的春与剩同音,表示年年有余粮过年。
早年,民间还有跳火盆的风俗。现在,有的村庄还有。吃完年夜饭后,年轻人就在村落旷地上堆柴烧火,一个接一个跨跳过火。许多观众在旁边念着:“跳火盆,跳火盆,公担金,婆担银;跳火盆,牛羊一大群。”也有人念:“跳火盆,跳入来,年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又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里。”(东山人称跨火过)
除夕过后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主要是玩或走家串户拜访亲戚好友,大清早要互相拜年恭喜,加深邻里感情。许多家庭沿袭初一早晨吃线面的风俗,表示新一年健康长寿。但是,有一项禁忌,就是第一口不能喝汤,如果喝汤,这一年出门经常会被雨淋着,这也是意愿。
春节期间,闽南地区的习俗不尽一致,比如初三这一天,惠安等县称为回娘家日。但在同安农村却有不同。
正月初三忌拜年的传说
闽南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闽南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闽南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正月初九“天公生”的传说
关于这个节日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故事。300多年前,清军进攻闽南,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郑成功放弃金、厦两岛,退守台湾。传说那年十二月,清政府下了两道命令:一道是全国老百姓在正月初一要家家户户点灯结彩,一道是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要老百姓改变留全发的习惯。当时,全国的老百姓都不愿意改变留全发习惯,认为剪头发是叛国不孝的表现。于是,一场反剃发的斗争迅速展开,由于人民的极力反对,正月初一点灯结彩的命令没人执行,清政府只好在正月初八宣布取消“剃头令”。闽南和邻近各县的老百姓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不约而同地在正月初九杀猪宰羊,点灯结彩,烧香放炮,庆祝反“剃头令”斗争的胜利。清朝官员知道后,便查问什么节日,于是人们巧妙地瞒骗他们,说这是天公生日。以后年年庆祝,连闽南的官府也不例外,于是正月初九便成为“天公生”。
春 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东山人称春节 叫“初一早”。正月初一,三更时分就是开门祀神,燃烛放炮,在阵阵爆竹声中迎接“年”到,谓之“开正”,又称“开春”。“开春”必先祭祖拜神。开启的大门 张贴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之类的春联,正厅里华烛高燃。八仙桌围上绣布帷,桌上摆着年果、年糕、红柑、甜面线、甜茶、鲜花等祭品。全家长幼穿 着一新,向祖宗叩拜。虔诚的主妇备礼到宫庙敬神。早晨家家吃甜面线,寓意生活甜蜜、健康长寿。少妇少女早早捧甜茶请长者“吃甜”,预示长者来年幸福甜蜜, 体现了敬老的美德。人们走家串户,互相拜年,互道“新年好!”有人上门拜年,主人必拿出蜜饯、红枣、贡糖、金枣、花生糖、甜茶,多数家庭主人会拿金枣给客 人吃,并对客人念祝词:“吃金枣年年好”。来宾携带孩子,主人赠予红包、红柑;至亲好友的孩子,主人也赠予红包。
元 宵
元宵节是新正行事的高潮。闹元宵从正月十三就闹开了。街头巷尾、宗祠宫庙张灯结彩;赏花灯、舞龙灯、猜灯谜、弄狮子、扎鳌山、踩高跷、摇花船、歌仔阵,令 人目不暇接。元宵节要吃“元宵圆”,还要到宗祠家庙去。在血缘姓氏乡村,宗祠是举族欢庆元宵的中心,也是藉闹元宵敬祖睦族的圣地。通常闹元宵从正月十三到 十五“上元暝”连闹三夜。其间巧手的主妇都要烹饪出最拿手的菜肴,到宗祠奉祀祖宗,谓之“摆菜碗”。正月十三举行“点灯”仪礼。所谓“点灯”,即按族内男 丁数额,以米斗装文房四宝、铜镜、宝剑并点燃灯盏。凡一年内有出丁(生男孩)及新婚的人家,也要制作一盏花灯,俗称“灯尫”,送到宗祠灯棚的四周摆定,谓 之“上灯棚”。灯棚设在正堂,居中有一盏精巧的大花灯。灯上最突出的装饰是家乡的山水风光彩画彩塑,其余人物、花卉、瑞兽等花灯环绕四周,宗祠前通宵达旦 演大戏。最有趣的是“穿灯脚”。“穿灯脚”的主角是族中一年内娶进门的新娘和生男孩的少妇,新娘、少妇各自在婆婆、老妇、姑嫂陪伴下,穿过“灯脚”,沿墙 脚绕到摆着祖先牌位的“祖公龛”前,寓意把新娘介绍给祖先,并祈祷早生男孩。少妇抱着男婴,告慰列祖列宗,寓意家族繁衍不息,人丁兴旺。
东山元宵节还有跳“火囤”、抹“替身”的习俗。跳“火囤”的活动是在元宵夜举行。是夜,每家每户在门前燃起用旧的竹编器具,形成篝火,大人小孩口 念 “跨火过,百二岁;跨火囤,年年春。”跳跃而过,热闹非凡。抹“替身”也是在元宵夜举行,“替身” 是用纸张剪成男、女形状的纸人,男女分别把事先准备的“替身”,抹擦身体各个部位,边抹口中边念念有词:“‘替身’,替人脚手轻,千事万事你担当”。然后 把“替身”扔至三岔路口。外出的亲人,在家的人抹其穿过的衣服。以祈全家消灾免难。
平时
每逢农历正月初九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都要高摆香桌,备设五牲大礼,敬奉“天公”,俗称做“天公生”。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都备酒肉、月饼敬祀“土地公”,以酬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地庇佑之恩。另每月逢农历初一、十五要敬神。生意人初二、十六则敬“土地”。此外,凡遇婚庆喜事,主人也大有举办“酬谢天地”之俗,唯丧事只祀土地。
抬神
抬神
将庙里的神像请出来,沿街游行,接受朝拜,保佑民众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一般事先选好日子,按路线出发,沿路民众烧香烧金纸,放鞭炮。开门做生意的人,可以上香火钱,神像会短暂停留,接受朝拜。
关帝文化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南端、台湾海峡西岸,全县有大小岛屿45个,土地面积194平方公里,为福建第二大岛。全县人口 20.3万人。历史上东山曾先后隶属于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绥安县、泉州(治今福州)龙溪县、漳州怀恩县、漳浦县、诏安县。民国五年(1916)5月1日 建东山县,今隶属于漳州市。
由于东山岛正处于我国东海和南海交汇处,自古便成为南北海上交通的枢纽、闽南地区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与内陆和海外 均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主政漳州时期,中原文化便源源不断地传入东山,给这个海岛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她海纳百川,不但吸纳和保存了来 自各方的民间艺术,而且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原素哺育和发展了它们,使之独具深厚的海洋气息和地方特色,再从这里向台湾乃至海外传播。
东山关帝庙位于铜陵镇东麓,国家4A级“风动石景区”内;座山临海,林木苍郁、奇石、海礁、古城环列,风景优美。
千百年来,集忠勇仁义信于一身的关帝圣君,是东山群众顶礼膜拜万能之神。历代帝王深感人民群众崇敬英雄的感召力,以敕封的方式使这位英雄成为王、成为候、成为帝、成为圣,这也更加深了群众对关帝的信仰。
自唐总章三年(公元668),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58个姓氏的将士到闽南开拓,为安抚和凝聚军心,从祖籍中原河南引来了关公的香火,作为闽南海疆重镇的铜山,关公的形象便在军中倍受崇敬。这种风俗,被历代沿袭下来。
明武英殿大学士,乡贤黄道周自称为关公的第子,为关公庙撰写长联曰:“数定三分,扶炎汉平魏削吴,辛苦倍常,未了一 生事业,志存一统,左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长联对关公的一生,从其所为的精神境界做了精辟的概括。而后,郑成功驻军铜山,关帝成了 军队的精神支柱,成了收复台湾的精神力量。在关帝的忠、勇、仁、义、信精神的激励下,大陆军民带上关帝的香火,渡海做战,在台湾人民的帮助下,终于赶走了 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此时,关帝成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敌入侵的英雄,成了台湾人民顶礼膜拜的英雄神。
20年后,施琅将军率领水师进军台湾统一祖国,闽南籍的施琅深知关帝忠勇义的巨大作用,在东山进军台湾时,同样把东山关帝庙的香火带上战舰,带到台湾,东山关帝庙成为台湾关帝庙的祖庙,从东山关帝庙分灵到台湾就有1000多座。
两岸人民有相同关帝朝拜仪式:心祷、晋香、叩拜、三献礼,关帝使海峡两岸人民有了不可分割的神缘。
关帝是和平的使者,谁都想瞻仰英雄容貌,谁都想得到英雄的指点迷津,“关帝圣签”也成了关帝沟通两岸民众的灵魂,每一首签诗都有一个很生动地历史典故,都是我们共同祖先的古代灿烂文化精品。
东山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分为三宫体三进式建筑。依次是端门, 前庭回廊、大殿,面积680平方米。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庙宇为木构架,斗拱抬梁式悬顶建筑。屋面部分以琉璃瓦、彩瓷剪贴雕塑装饰,雕塑丰富多彩,奇 花异兽,历史人物故事,色彩艳丽,形式动人。石雕是关公庙建筑艺术中最引人的部分,石狮、石柱、石壁、陛石,每一构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回廊檐顶及大殿以 金木雕刻,鎏金画装饰。庙内金木雕、石雕更是巧夺天工,金碧辉煌,大殿刻上条全国罕见的盘龙,腾云吐珠,峥嵘露角。这些金木雕、石雕都有出于历代名家的珍 品,大殿中间是关公神像及神龛,两边是四员大将王甫、赵累、周仑、关平。大殿匾额清咸丰皇帝御笔“万世世人极”。两柱有乡黄道周亲笔写的木刻楹联。
东山关帝庙庙前有一广场,石雕栏杆,叠隔其间,莲花池介场中,绿水漪波映衬古庙。庙前有明清时代雕刻石狮五对、昂首 威猛,神气各殊。庙门建筑用二根石棱柱和四根圆石柱,顶托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力均匀的斗拱,拱架上捧一座宫殿式的楼亭,称“太子亭”。亭上有各种闽南的瓷 雕图案,正面是“八仙过海”和“八兽图”,造型生动,多彩多姿,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关帝庙整体从构架到装饰,美仑美奂,具有独具的艺术魅力。
关帝文化信仰风俗
按古例,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关帝上天,庙恭送关帝上天,至过年正月初四日,恭迎关帝回归。正月初五日子时,举行关帝安位典礼。礼毕由县长进第一炷 香,抽第一签,叩问本县农、工、渔各业及百姓安泰、祈福消灾诸大事。县长祝毕,方由士民问卜。解放后,此例略改,由本地德高望重长者代表全县士民进第一炷 香,第一签,为全县祈福消灾。
晋香
点香十余炷,先拜天公,再拜三界,后拜关帝。依次至天公炉前,三界公炉前立定,双手持香礼揖,各晋香三炷,后至关帝炉前立定,晋香尽数,三揖三跪三叩首。
表白
关帝炉前立定,男抱拳,女合掌于胸前,默念为何方人氏,何姓何名,何事求关帝点化。终,作揖。
求签
从炉旁取一对相杯,相杯为弯月瓣状,一面平一面拱,捧杯时当平面相贴,两端朝上。再从关帝炉旁之签筒随机抽出一签置于炉上,然后双手捧杯于胸 前,默念:若所抽之签即为圣意,请赐圣杯。念毕,松手令相杯落地后,呈一平一拱即为圣杯,此签即为圣意也。得签后将相杯收回原位,带签至左廊换签书,送签 回筒,于关帝炉前作揖谢帝。
若相杯落地后,呈两平面,称为笑杯,乃关帝笑而不答也;若呈两拱面,称为阴杯,圣意非此签也。得笑杯或阴杯,均当送签回筒,重抽一支再卜,直至卜得圣杯方得签。
解签
换得签书后,圣意尽在签文中,可以自释,也可以至右廊解签处求解。解毕,
揖谢左右廊。
关帝朝拜仪式
心祷
关帝炉前立定,男抱拳,女合掌于胸前,用心作祷。祷毕礼揖数次。
晋香
点香三柱,于关帝庙前立定,双手持香于胸前,用心作祷。祷毕晋香入炉,礼揖数次。
叩拜
点香若干柱,于关帝炉前立定,双手持香于胸前,用心作祷。祷毕晋入炉,然后一揖一跪一叩首,起,再揖再叩首,往复三次,或十二次或廿
次,终作揖。
“三献礼”祭典仪式:
“三献礼”是东山关帝庙最隆重的祭拜仪式,只有在每年关帝诞辰举行。“三献礼”祭典自1939年东山关帝庙受日军轰炸后中中断。
“三献礼”祭典仪式的朝拜人员
主祭官 1人 陪祭 12人
司礼 2人 唱礼 1 人
引赞 1人
注:按古例,县长当主祭官,其他参祭人员都是本地绅士、长辈组成,现在主祭官及其他参祭人员都是由本地德高望重的长辈组成。
“三献礼”祭典贡品
关圣帝君出巡队伍顺序
一、开路锣
二、肃静回避牌
三、周仓先锋旗
四、东山大锣鼓队
五、大灯笼队
六、八宝兵器队
七、"周"字旗队
八、东山大锣鼓队
九、周仓公炉
十、花经果班
十一、周仓公神轿
十二、轿后鼓队
十三、兵器彩旗队
十四、东山大锣鼓队
十五、"关"字大帅旗
十六、兵器龙旗队
十七、东山大锣鼓队
十八、东山地方文艺(舞龙、舞狮等)
十九、大灯笼队
二十、关帝炉
二十一、花经果班
二十二、关圣帝君神轿
二十三、大凉伞
二十四、日月扇
二十五、关帝大刀
二十六、轿后鼓
二十七、兵器队、彩旗队
二十八、随队信众(每人1柱香)
关帝朝拜祭品:
一、牲礼五味:
生猪2头,生羊2头,猪头2个(生16斤,熟20斤以上)猪肉:18斤1块,12斤1块,4斤3块,2斤1块,14斤(生)一块猪脚:12斤1 支,8斤2支(薰的)猪肚:8个(其中生1个)鸡:13只(其中生1只)鸭:7只(其中生1只)鱼:13条(鱼要求均2斤重以上)(其中生1条)墨鱼脯: 20个
二、果品、糕点:
水果、糕饼各六种
一、 米果 类:
米发米果 1笼(重14.4斤)面发米果 14.4斤1笼,12斤3笼,10斤6笼 ,面七牵 72条,面红龟 140个,面寿桃 120个
面红圆 4斤,寿面 8斤,生面粉 12斤,糖 6斤,
生面红龟 12个,生面红圆 3碗,白壳 2粒(发酵用),生米 24斤,饭 12斤,白菜 24斤,韭菜 4斤。
四、金纸:
金塔 3座 , 银塔 3座,金盾 30盾 , 银盾 6盾,
金山 2座 , 大寿金 24000张。
五、其他:
小红蜡烛 5对 , 大烛 3对,黄长钱 80付,五色长钱 4付,
洒:米 酒 3酝, 另3瓶,高梁酒 2瓶,竹椅2只,猪血斗3个,新竹筛3个,红布1.2尺3条,红纱线1.2丈3条,米炉6个,糖尖2支,斗1个,
米筛1个,面巾3条,糖塔2支,金花8对,八卦1张火炭2块,水桶1个,簸箕1个,米箩截2个
关帝庙是明清两代数度鼎建,现在基本保留了清同治年间的面貌。因为1939年遭日本飞机的轰炸,文革的破坏。加上东山地理位置每年都遭受台风袭 击;已经破损很多。现在维修因没有专家的指导,难以保留原汁原味,部分失去原有的风格,尤其是艺术绝技传承发生了断层,地域性的传统文化。东山关帝文化节 是东山文化品牌,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让她在海峡文化名城建设中弘扬光大。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